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53章 故土大开发(1/2)

“永明城的新生”

1950年3月8日清晨,永明城(原海参崴)金角湾飘着薄雾。第一批进驻的干部张建国踩着结冰的台阶走下"长春号"运输舰,靴底打滑差点摔进海里。港务局大楼的玻璃全碎了,风一吹就发出呜咽般的响声。

"同志们看好了!"张建国指着墙上残留的日俄双语标识,"这些帝国主义痕迹,今天必须清除干净!"后勤处小王刚要动手,当地老渔民伊万却拦住他:"长官,用这个。"递来的铁铲上还沾着鱼鳞——是捕鲸船上专用的剥皮铲。

三天后,三千山东渔民乘着改装渔船抵达。领队的王振海腰间别着两把菜刀,看见破败的冷冻库直摇头:"这大冰窟窿,连条带鱼都冻不硬实!"结果他们用日军遗留的潜艇蓄电池供电,把冷冻库改造成了能储500吨鱼获的"海上冰箱"。

最绝的是大毛专家来考察时,发现中国渔民把高射炮改装成了捕鲸炮。"达瓦里希,"瓦西里上校摸着改造的炮栓直冒冷汗,"这...这是要打蓝鲸吗?"王振海大笑着拉开冰柜:"上校同志,尝尝这个——用37毫米炮弹打的鳕鱼,肉都是蒜瓣状的!"

“黑土地上的"南泥湾精神"”

1951年开春,北大荒的冻土硬得像坦克装甲。建设兵团三师师长李有田蹲在地头,看着农科所送来的稻种直嘬牙花子:"小鬼子在这儿折腾十四年都没种出大米,咱们能行?"

技术员小周推了推眼镜:"师长,咱有新式武器!"掀开油布,露出几十个垫着马粪的木头箱子。"这是'暖炕育苗法',马粪发酵能保持25度恒温。"李有田将信将疑地伸手一摸,烫得直甩手:"好家伙,比老子坑头还热乎!"

插秧那天遇上倒春寒,水面结着薄冰。官兵们光脚下田,冻得直跳"踢踏舞"。炊事班想了个招——把缴获的日军钢盔装满烧酒,谁撑不住了就灌一口。结果秋收时亩产破天荒达到380斤,大毛专家列昂尼德尝了米饭后,偷偷往口袋里塞了一把稻种。

第二年开春,哨兵逮住个翻墙的鬼子人。"我不是间谍!"这家伙操着东北话喊冤,"就想买点稻种..."李有田嘿嘿一笑,递过一包炒熟的稻种:"拿回去当爆米花吃吧!"这段子后来被编成快板书《智斗小东洋》,在兵团联欢会上演了十八场。

“朝鲜大迁徙”

1952年深冬,安东火车站挤得像沙丁鱼罐头。朝鲜移民金大柱一家五口蜷缩在站台角落,三个孩子围着那口祖传的黄铜锅取暖。"阿爸吉,"小女儿指着锅里翻滚的辣白菜汤,"这个味道能带到新家吗?"

安置办主任周为民拿着铁皮喇叭喊话:"会种苹果的去辽东!会织布的去青岛!嗓门大的..."话音未落,唱剧团的崔师傅一嗓子《阿里郎》震得玻璃嗡嗡响。周主任大喜:"好!河南梆子剧团正缺男高音!"

最棘手的是七十六岁的朴老爷子,抱着棵盆栽松树死活不撒手:"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种下的!"林业局的小刘灵机一动:"老爷子,太行山正好缺您这样的盆景专家!"后来这棵"移民松"成了林场镇场之宝,树底下还埋着老爷子从朝鲜带来的水土。

三年后,朝鲜辣白菜配方被河南林县改良成"抗灾泡菜",用萝卜缨和野菜也能腌制。金大柱写信回老家:"这里的泡菜坛子比咱们的腌缸还大,一缸够吃半年!"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星空小说网 . www.xingkongxs.cc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星空小说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