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能仁慈!
要是老爷子有什么不满,让他尽管说。
若真觉得不妥,这太子不当也罢。
但他心中清楚得很。
只要还是太子,就得把事情做好,无论如何都要办成。
“我懂了!”
朱瞻基轻轻点头。
他已摸不清这个四叔到底怎么想的。
汉王府中。
朱高煦猛然起身。
他盯着面前的皇甫云。
“你再说一遍,一百个人都被杀了?!”
朱高煦缩了缩脖子,疑惑地问。
那可是百条人命!
这事眨眼间就完了?
当他这么想时,全身猛地一抖,连脸都有点僵了。
他很清楚,这百人里多数是外人,但也有少数不是自己人。
可就这么被杀了,而且杀得毫无预兆。
他本想借此机会掌控更多主动权。
哪知这次失算了。
原来四弟根本没想以此威胁他,也瞧不上这种手段。
“这是提醒我,下次再这么做,可能就没这么顺利了,直接就完蛋了。”
朱高煦也不是傻子,立刻明白了大概。
“这四弟行事坦荡,我倒是错怪他了。”
朱高煦脸色复杂。
“那接下来怎么办?”皇甫云问。
“该休息就休息,没事了!”朱高煦答。
皇甫云点头离开。
等皇甫云走后,朱高煦长叹一声。
“一百多号人就这么没了,杀得还挺快,这事怕是藏不住了。”
他叹了口气。
“这天,要变了!”
他知道得很清楚,太子登基后必定会大刀阔斧。
所以此刻他明白,无论如何都不能掉以轻心。
北镇抚司内,朱高燧正在审问囚犯。
其实他也听说过诏狱里那些人和官员的事。
今天又听说这些人从诏狱出来去了燕王府。
至今没有新消息。
“看来这些人真是倒了霉,不过要是全杀光了,整个朝廷都会震动。”
朱高燧自言自语。
别看他排行老三,却很精明,比老二还机灵。
如果一个人有百个心眼,他至少有九十九个。
他的心思多得很。
在原故事里,他最后是寿终正寝的。
朱高燧可不像朱高煦,自己折腾自己,把自己陷进去。所以现在他很清楚自己该怎么做。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,一个能保住小命的原则:到哪都得随大溜!只有这样才活得久。
不一会,一个锦衣卫跑过来说:“从诏狱出来的一百个人全死了,是太子殿下亲手杀的!”朱高燧一听,倒吸一口凉气。虽然他早就料到结果会这样,可亲眼看到时还是不敢相信,太震惊了。
“果然跟我预料的一样,这些人就这么被杀了,里面肯定有汉王的人。”
锦衣卫悄悄退走后,朱高燧叹了口气:“老四一当上太子,咱们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。”这消息很快传遍了朝廷,朝堂上一百多个贪官被朱高烨直接杀了,而且下手的是新太子,比朱高炽还狠。
兵部里,杨士奇、杨浦、杨荣三人面面相觑,都被吓到了。杨荣说:“听说朝堂上一百人被杀,还是新太子下的手。”气氛一下凝固了。
杨士奇冷静地说:“咱们别急,皇上没反应,我们就等。”他们都明白现在不能轻举妄动,否则可能死得很惨。杨士奇最懂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,就像打太极一样。
鸡鸣寺内,朱棣愁眉苦脸地看着一份花名册,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都被划掉,代表着那些人已经没了。
“老四这么狠,把他们都给弄死了?”朱棣难以置信地问。
他脸色发呆,表情怪异,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干出这种事。这一下子,死了上百人,全都是朝中的官员。
如果不是亲眼见到,他根本不会信。
纪刚站在旁边点头确认:“千真万确,我亲眼看到尸体就在燕王府门口,地上还有血迹。”
朱棣沉默了,目光阴沉,最终重重叹了口气:“我这个儿子太过分了,杀了一百多人,我竟毫不知情。”
他决定查清楚,毕竟这是大事,关系到整个天下的稳定。
纪刚领命而去,而那个老和尚却在一旁悠悠地说:“我觉得杀得对,太子这么做不仅为了立威,更是为了让大明更强大。”
朱棣瞪眼:“什么意思?你一向不喜欢杀人,怎么现在又说好?”
姚广孝笑眯眯地道:“有时候,杀一些人反而是好事。”
朱棣好奇地打量着面前的老和尚,总觉得眼前这一幕很奇怪。
“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?这完全不是你的风格。”朱棣皱眉问道。
姚广孝微微一笑,“自古以来,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的人,哪个朝代都有。不过像咱们这位新太子这般,这么拼命,倒是头一回。”
朱棣思索片刻后也笑了,“你说得没错,我这里子确实胆大,说动手就动手,一下就杀了一百多人,我还真比不上他。”
朱棣叹了口气,姚广孝又笑道:“话也不能全这么说,靖难时候你也杀了不少人,这一点得承认。”
朱棣听了,翻了个白眼,“那时杀的是建文帝那边的官员,他们罪有应得。可现在这些,都是永乐年间的官员,我要真狠心杀他们,不大妥当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