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场外围的一处楼阁上,李承乾静静坐着看着下方的考场。
这两个策问题目,都是他出的。
科举考试的考题自然是以解决朝廷难题为佳,而这两个考题,恰恰是朝廷现在命令的诸多难题之二。
辽东虽然已经被收复了。
但问题是辽东远离中原王朝的治理已经数百年之久,而且南边还有百济与新罗虎视眈眈,如果想要那里彻底安定下来,屯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此外。
关中现在也的确缺粮。
在先秦时期,关中绝对是富庶的沃野,但问题是,上千年过去了,沧海桑田之下,关中的气候条件变了许多。
而大唐立国之后,又奉行关中本位政策。
如此一来,就导致关中地区每年产了有幸的粮食,不足以供给繁密的人口,更无法供应给西境前线充作军粮。
所以这时候,就要靠漕运了。
只不过大唐现在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漕运政策,每年从江南、淮南等地运到长安的粮食,只有区区二十万石左右。
不说对于关中而言了。
就算是多余人口上百万的长安来说,都是杯水车薪,都不够塞牙缝的。
下方考场内。
杜荷将试题重新收起来,随后对众人朗声道:“开始答题!”
“答题过程中,不得出恭!一应吃喝拉撒窦在自己的小房里,也不得与他们低声交谈!”
“一旦发现作弊行径,直接赶出贡院,十年内不得再考!”
科举取士,最重要的就是公平。
所以自然得有各种各样的规矩,一众学子基本也都理解,在得到命令后,立即就有人开始挥笔书写起来。
“太子殿下说了。”
“诸位答题时,不必引经据典,不必在乎韵律与平仄,据事直书即可。”
“策问考的是诸位的真才实学,不是舞文弄墨的本事。”
言罢。
杜荷返回台子上静静注视着数千学子。
一队队将士时刻紧盯着场上,警惕有人胆大包天,在这大唐科举改制之后地第一次科举上搞事情。
太阳在天空中缓缓移动。
不知不觉间,我从东方移到了正南方,温和的阳光撒下来,伴随着温润的春风,让不少人才思泉涌。
张柬之坐在自己的号房里。
看着桌案上写下来的题目,沉思了大半天后,才终于落笔。
“殿下,那张柬之动笔了。”
李承乾微微颔首,很是好奇张柬之能给他整出什么惊喜来。
另一侧。
狄仁杰已经答完了第一题。
第一题相对来说是简单的,毕竟无论汉武帝也好,还是诸葛亮、曹操等,都实施过屯田之策,学子们只要提炼过往经验即可。
相比之下,第二题就要难了。
要想答这道题,首先就得知道现在大唐每年的赋税是多少,关中地区又有多少人口,大运河沿途以及长安周遭的地理环境如何。
连这些都不知道,那就完全不可能写出个好的答案。
渐渐的,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挣扎犹豫的表情。
甚至于还有人开始抓自己的头发,满头大汗,扯开了领口,一副CPU都要干烧了的模样。
“殿下,这题目是不是…太难了?”
赵节有些迟疑的开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