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没想到的是,在他撤兵后,曹操竟然也趁机发难,加大了对合肥的攻势。
这不像巧合,更像是某种默契,或者说,是诸葛亮为刘备争取时间而布下的连环局,引动了曹操的反应。
他以为集中兵力就能各个击破,却没想到,他的调动反而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,引发了连锁反应。
汝南城下的高顺和羊祜还在苦苦支撑。
合肥的张辽面临曹操的强大压力。
而他自已的主力部队,在召陵遭遇重创,锐气大挫。
叶明闭上眼睛,深吸一口气。
他承认,自已低估了诸葛亮,也低估了当前的局势。
这是一场硬仗,而且从一开始,他就落入了下风。
但他没有时间沮丧。
汝南不能丢,合肥也不能失守。
临时营地里,气氛凝重得像是化不开的铅块。
伤兵的呻吟、军医的忙碌、还有空气中弥漫的焦糊与血腥味。
叶明站在帅帐前,任凭夜风吹动发丝,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,只有一种沉郁。
他看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火光,那是那片死亡谷地留下的痕迹。
诸葛亮,这个名字在他心头盘旋,带着一种复杂的滋味。
多智近妖,这个评价在亲身体验过对方的算计后,显得格外贴切。
他以为自已已经足够重视,甚至不惜放弃与曹操的对峙来集中力量,可最终还是栽了跟头。
斥候带来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。合肥方向,张辽正承受着曹操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曹操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,在他兵败汝南的消息传开后,立刻加大了攻势。
这背后,或许也有诸葛亮的推波助澜,利用他这边的困境来牵制曹操,为刘备争取时间。
战略失误,情报不足,低估了对手。叶明在心中默默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。
他承认,面对诸葛亮这样层次的谋士,他以往那种大开大合、依靠自身实力碾压的战法,显得有些粗糙了。
但失败不是终点,只是过程中的一个坎。他不能倒下,也绝不会倒下。
汝南和合肥,都是他的命脉,一个关系到中原腹地的稳定,一个关系到江淮地区的控制,任何一个都不能有失。
他转过身,走回帅帐。
帐内灯火摇曳。
他走到堪舆图前,手指轻轻划过汝南、合肥,最终停在了地图的另一处——江夏。
召陵的伏击确实让他损失惨重,打乱了他速战速决的计划。
刘备和诸葛亮现在肯定认为,他主力受挫,短时间内无法对汝南发起有效进攻,只能被迫转为防御,或者等待援军重整旗鼓。曹操那边也会因此更加肆无忌惮。
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焦在汝南和合肥这两个点上。
但这正是他需要的。
“来人。”叶明沉声唤道。
一名亲卫走进帐内,躬身听令。
“传令下去,收拢部队,清点伤亡,就地休整。”叶明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,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,“同时,将召陵战败的消息,如实、但要稍微夸大一些,传到汝南城中。”
亲卫虽然不解主公为何要夸大败讯,但还是领命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