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的话,让诸葛亮为之一振,
凭他的聪明程度,不可能不知道曹操这句话到底是意味着什么,看上去,曹操说的是军令状的事,但实际上,却说的不仅仅是军令状的事,
诸葛亮这一手,说是毕其功于一役,也完全没什么问题,根本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,
因为一旦这个计划开始执行,四十万大军的性命存亡便在旦夕之间,虽然没有人希望这一次会输,但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,这个军令状,可就不是开玩笑的了!
平常你立下军令状,真要出了什么问题,只要大家都帮你求求情,曹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,就像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离去,这种事,诸葛亮放他一马,那就叫会做人!
且不说本来曹操在演义中诸葛亮的计划中,就不是在华容道就应该做掉的人,就算关羽就是单纯的没有完成任务,其造成的危害性,也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大,
不过是回去了一个曹操而已,就算真的将曹操在华容道结果了,北方依然会有新的人出来接管,不管这个人是谁,以刘备当时所拥有的地盘和实力,都没有插手的余地,
加上当时刚刚得了一场大胜,
这个时候处死己方大将,任谁来了都会觉得有些寒心,
相比之下,
演义中马谡就是另一个极端了,
因为他真的让诸葛亮筹备多年的北伐大计功亏一篑,甚至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出现,都还要两说,
这种打击,就算是诸葛亮本人,也必须给一众将士一个交代,耗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,全部付诸东流,如果没人出来担责,这个事,肯定是过不去的,
就像现在征讨雅典城邦一样,
用四十万大军做赌,这个责任,诸葛亮一个人是担不起的,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人来承担责任,那就一定得是他曹操本人来才行,
他是西征的最高决策人,
计划也是通过他的同意才施行的,听上去,由他来立军令状,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才对,
但即便这样,
诸葛亮依然为曹操的气魄所折服,呃,或者应该说是佩服更贴切一些,
这种事,本来就是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,古往今来,有多少统帅,都是有功劳自己攥着,有责任下属背锅,
能够做到曹操这种敢于担责的将领,说实话,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也不为过,毕竟这甚至和人品都没有直接的关系,就算是一个极具道德的人,在这种情况下,也未必能拥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就是了!
“曹公,你......”,
“孔明,你不必说了!”,
曹操摆了摆手,也不多言,而是直接抽出纸张来,三五句便将军令状写了个齐全,随后极为坚定的签署上自己的大名!
“四十万大军,上到将领,下到兵卒,只要你需要,全都可以为你调动,”,
“打下雅典,功劳咱们两个一同领,出了事,我帮你扛!”,
“你现在需要做的,就是不惜一切代价,拿下这些城邦!”,
“诺!”,
是的,
诸葛亮只说了一个字,便再也没有其他的言语了,
事实上,
在那一瞬间,诸葛亮确实有被曹操的魄力所吸引,或者说,不管是谁在当时诸葛亮的位置上,都不可能不受感动,只不过,感激的话,不是一定要说在嘴上,
很多时候,
事上见,比嘴上见,有用的多!